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号召,服务区域电商产业提质增效,2025年10月14日至19日,学院教师王洋、权李之及电商创业联盟负责人刘可然同学,应宝鸡市陈仓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邀请,赴宝鸡市商旅技能培训学校,为“2025年陈仓区电子商务师S技能培训班”提供了为期六天的系统化、专业化培训。本次培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100余名电商从业者,聚焦电商运营综合技能提升,内容涵盖短视频制作、直播带货、粉丝运营及AIGC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精准对接需求,输送电商“及时雨”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与直播电商已成为推动消费、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引擎。陈仓区拥有丰富的特色产品资源和深厚的商贸底蕴,但在电商浪潮中,本地从业者普遍面临技能更新迭代快、专业运营人才缺乏等挑战。 认识到这一现实需求,陈仓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办此次电子商务师“S”技能培训班,旨在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操能力的电商专业人才。电商教研室受邀承担核心培训任务,选派了既有深厚理论素养,又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王洋老师、权李之老师,并首次派出学生组织——电商创业联盟的负责人刘可然同学共同参与。这支“师生协同”的讲师团队,确保了培训内容既能把握行业脉搏,又能贴近学员实际需求,为陈仓区的电商从业者们送上了一场知识的“及时雨”。
二、 课程内容丰富前沿,教学形式注重实效
本次培训课程经过精心设计,体系完整,重点突出,紧密结合当前电商运营的实际场景与发展趋势。
基础与技巧并重: 课程从“短视频拍摄技巧”入手,教授学员如何运用构图、光影讲好产品故事;随后深入“视频剪辑及剪映的应用”,通过手把手教学,让学员快速掌握高效产出优质视频内容的工具与方法。
理论与实操结合: 在“直播带货”模块,王洋老师再次将其成熟的经验体系带到了陈仓。他不仅系统讲解了直播策划、话术设计、氛围营造等“直播带货理论”,更组织了多场“直播带货实操”演练。学员们分组在模拟直播间内进行实战,讲师团队现场指导、即时点评,帮助学员克服镜头恐惧,提升临场应变能力。
运营与规则同步: 权李之老师主讲的“粉丝运营及平台规则”课程,深入剖析了用户增长与粘性维护的策略,并重点解读了主流电商平台的运营规范,引导学员建立健康、可持续的账号运营理念,规避违规风险。
引入前沿技术: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次培训增设了“AIGC赋能电商直播”这一前沿课题。王洋老师向学员介绍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电商领域的应用前景,如AI脚本撰写、智能海报生成、虚拟主播应用等,激发了学员对技术赋能降本增效的浓厚兴趣,拓宽了其经营思路。
教学过程中,讲师团队摒弃“满堂灌”的传统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任务驱动、实操演练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课堂气氛活跃,互动频繁,学员们纷纷表示,课程内容“解渴”、“实用”,学到了“真本领”。
三、 师生同台服务,彰显育人与社会服务双成效
此次培训不仅是经贸学院教师服务社会的体现,也是一次生动的实践育人课堂。教师王洋、权李之将科研教学所得应用于具体实践,在服务中检验和提升理论,丰富了教学案例。学生负责人刘可然的参与,则充分展示了经贸学院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方面的成果。他以其在学生社团中积累的运营经验和更贴近年轻受众的视角,与老师们形成互补,为培训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教师引领、学生参与”的模式,是学院拓展社会服务广度与深度,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良性互动的有益探索。
四、 服务区域发展,助力就业创业新征程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是经贸学院积极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助力区域电商产业生态构建的又一坚实步伐。通过为期六天的密集培训,100余名电商从业者系统提升了专业技能,为陈仓区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许多学员表示,培训不仅解决了他们运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更增强了他们依托电商平台实现个人就业、创业或扩大经营的信心。
未来,经贸学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经济学、管理学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专业优势,鼓励更多师生走出校园,深入地方,将前沿的知识、技术和理念带到产业发展一线,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