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济国 贸诚易通 明德强能 博学笃行

破解就业无力难题 ,确保技能价值提升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的通知》及《关于发布“双千”计划急需紧缺“微专业”建设方向的通知》精神,精准对接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经济与贸易学院率先探索“微专业”教学模式创新。6月11日下午,首届《直播营销与数字化转化》微专业结业典礼在经济与贸易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室隆重举行。44名顺利完成学业的2022级电子商务专业学员与微专业教学团队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微专业:破解“错配脱节”,锻造就业竞争力

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郑伟在典礼致辞中深刻阐释了微专业的时代价值与发展逻辑。他指出,在产业升级、教育转型与技术迭代的浪潮下,微专业应运而生,其根本宗旨在于“促进就业”,直指“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错配、学生技能与岗位要求脱节”的痛点。“我们秉持目标导向,以‘产业需求反推课程体系’,”郑伟强调,“最终实现‘学习内容即岗位技能、学习成果即就业竞争力’的直接转化,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市场脉搏。”据悉,本次试点的《直播营销与数字化转化》微专业聚焦电商领域前沿,在短短25天、160学时的强化学习中,凸显了“小而精、灵活性强、跨学科融合、就业导向与实践性突出、技能增量显著”的鲜明特色,为毕业生快速赋能行业急需的核心能力。

产教融合:校企协共育,赋能多维人才

作为深度参与微专业建设的校企合作代表,杨凌菲格无花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文分享了产教融合的实践心得。“在课程体系中,企业深度承担实践教学环节,”刘琳文介绍,“我们构建了梯度化的课程结构、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与多维化的赋能目标。”企业方在导师遴选上优先任用复合型岗位精英,并与校方、产业协会紧密协同,充分融合“高校理论研究优势、企业实战操作经验与协会专业引领作用”,确保课程内容始终立足行业最前沿,赋予学生实用且前瞻的知识技能。“这不仅是为学生铺路,”刘琳文补充道,“也为行业高效选拔适配人才提供了先导平台。”

高质量就业:成效初显,探索持续深化

此次《直播营销与数字化转化》微专业的成功试点,标志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响应国家“双千”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迈出了坚实一步。44名毕业学员满载前沿技能与产业认证,即将投身数字经济浪潮。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微专业建设,拓展覆盖领域,为更多学子铺设通往高质量就业的“精准快车道”,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技能型新血。

背景链接:

经济与贸易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双高专业群核心专业,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电子商务技术技能人才。此次微专业建设是经贸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杨凌职院携手京东共推“雨露计划+”深化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

下一篇:2025级国际留学生来我院参观交流